不在何文田的何文田站(下)︰無限擴張的「豪宅區名」

(編按:本文原於2016年11月刊於立場新聞,現略作編輯及補充新發現資料後重新發表)

上次我們確定了「何文田站」並非位於何文田,其實在香港類似的例子多如繁星,前陣子亦有人對位於長沙灣的荔枝角站進行討論,我們就看看荔枝角站對長沙灣西部造成的影響。

地址光怪流離 香港地名危機

既然老龍坑已經那麼少用,那為甚麼還要舊事重提?不得不提的是多個鐵路車站的名字,例如葵興站(涌油蔴)、葵芳站(葵涌澳)、荔景站(磨石山)、奧運站(大角嘴)、天后站(銅鑼灣)、杏花邨站(白沙灣)及康城站(小赤沙)等,開站前都無人認識,但開站後卻變成普遍香港人認識的名字,甚至有蓋過原地名之勢。可見地鐵站的命名對地區認知影響實在太大了。

自位於長沙灣的荔枝角站啟用後,區內已經出現極多寫「九龍荔枝角長沙灣道」甚至「九龍荔枝角長沙灣道長沙灣廣場」的地址,有時分不清楚就索性不寫區名,甚至寫多於一個區名。

在網上就發現了有人把便利店的地址寫成:「九龍深水埗荔枝角長沙灣道868號利豐大廈地下」(見下圖)

那究竟你在深水埗、荔枝角還是長沙灣?

當你搜尋另一連鎖便利店時你又會發現分店分布極為有趣(見下圖):真·荔枝角裡面沒有荔枝角分店,反而山上的瑪嘉烈醫院分店叫「荔枝角」;有近蘇屋的分店會叫自己作「深水埗」;最接近荔枝角站的分店是「長沙灣」,但一兩個街口以外的地方卻有「荔枝角」。

這就是我想消除的情況。小編曾到高山道、山谷道一帶調查,發現區內大部分地址都避免寫區名;其餘寫「紅磡」;甚至出現「九龍紅磡土瓜灣高山道」的地址(見下圖)︰

一塊牌有三個區名,你究竟在紅磡、土瓜灣、竹園,還是…?遲些可能要加埋何文田了。

位於老龍坑的昇御門商場亦有「身分危機」︰

其實亂寫區名在傳媒報導中亦常出現,但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為甚麼叫何文田站?

港鐵選站名向來透明度低 ,只有少數業主立案法團主席與區議員可以出席港鐵的社區聯絡小組會議,亦不會像九鐵建馬鞍山綫時般搞命名比賽,而「何文田站」一帶冒起多個如「何文田山畔」般以「何文田」作賣點的樓盤,不禁令人聯想站名對地產發展商的意義。

「何文田」附帶之龐大利益

「何文田」三個字的威力當然不只如此,小編特地挑選了地區檔次、樓齡、實用面積相近的三個單位作比較,從下表中你可以見到只要你有何文田三個字,儘管你的樓在紅磡/老龍坑/任何地方,小單位亦能賣得比同類樓盤甚至港鐵盤貴1.48至1.8倍,合共賺24億以上。

三個性質相近的樓盤比較。有「何文田」地名加冕的樓盤老龍坑何文田山畔實用呎價比近深水埗站的海峰貴1.48倍,比遠離鐵路的慈雲山匯豪山更是貴1.8倍 (資料來源:中原網)

可見「何文田」三字對地產商來說簡直是搖錢樹。除了南豐「何文田山畔」外,還有新地的巨型樓盤「天鑄」(比前者更貴);此外原來山下更精彩,離「何文田站」一條天橋之隔的紅磡北部已經有多個重建住宅及酒店項目搶灘(見圖一),尤其以恆隆(綠色)、紅茶館酒店集團(泥黃色)及莊士機構(橙色)的投資最密集,加上其他財團投資的項目(灰色),由蕪湖街到整條機利士南路變成了「何文田」豪宅酒店走廊 — 無論步行到何文田站或紅磡站都很方便的位置。

紅磡北部財團有興趣、已部分或全部收購、以及已重建的地段。樓盤/酒店名字還會用紅磡,還是何文田?(資料來源: 各大發展商年報、新聞報導)

大批市民慕「何文田」之名翻山越嶺到新車站乘搭港鐵,此時此景,小編以及其他人早於三年前已經預言,一個站名對社區歸屬的影響可想而知,一個怪獸區名帶來的優越/認同感更可以讓人走過上公里的天橋、斜路及隧道爬山搭港鐵。

「被豪宅區」不但不會改善社區,而且更會加速仕紳化,甚至拖垮民生發展。其實政府一直有計畫在附近建「老龍坑公園1,拖延多年仍未落實,未知是否有關。有了「何文田站」,當區的交通發展亦會「被埋單」,一大片地區的交通網絡將會以「何文田站」為中心,對北面依賴巴士出入的真·何文田居民來說,他們既不是新車站受眾,但要爭取巴士加班次之類就難上加難了。

門牌會說謊?怪獸區名的空間侵略
要明白何謂怪獸區名,首先要看看九龍塘的例子。九龍塘是九龍西岸的一條鄉村,位置是現今警察體育遊樂會,與其最接近的鐵路車站是太子站,附近仍有一條棠蔭(塘陰)街暗示九龍塘的位置。英國人於1920年代起規劃發展「九龍塘花園城市」,九龍塘村變成了英國人打馬球的高尚場所,別墅區英倫氣息濃厚的街道遮蓋了原本該處九龍仔的大地名,自此九龍塘變成了上流社會的代名詞,只有九龍仔山(俗稱格仔山)被九龍仔公園保住了,但從來無人問云云九龍塘豪宅與名校中何來九龍仔。

今時今日樓價與優越感已經帶著「九龍塘」翻越九龍仔山向九龍城方向東侵,九龍塘原村1.8公里外、中國海外發展豪宅項目龍苑的門牌煞有介事地寫上了「九龍塘嘉林邊道」;而九龍仔山隔壁的華懋項目「賢文禮仕」亦用上了「九龍塘延文禮士道」的地址 — 那邊明明與樂富站比較近,離九龍塘原村足足1.9公里遠(見圖四)。小編看著聯合道一帶等待重建的空置唐樓,心中浮現一個疑問:將來路牌上寫的會是九龍城,還是九龍塘?

中國海外發展豪宅項目龍苑的門牌煞有介事地寫上了「九龍塘嘉林邊道」

那住紅磡山、採石山、老龍坑受影響地區的市民一直覺得自己住「何文田」,改名是否多此一舉?從美國費城的案例2可以看到,居民在畫出自己住區的範圍定義時,很多時會加入自己的偏見,如果任由區界浮動變遷,得出的是新侵入者排除異己、社區多樣性消失殆盡。

這對貧富懸殊非常嚴重的香港來講絕非好事。如果這次讓港鐵與發展商這麼牽強都糊混過關,將來肯定會變本加厲,將其他舊區吞併入「豪宅區的區名」,「豪宅區的區名」就會無限擴張(其實名義上「何文田」已經發大了四五倍),反而以地理地貌劃區社區相對比較穩定。

本來叫九龍塘的地方為甚麼沒有被認知為九龍塘,或者向西擴張呢?因為在木屋區盛行的五六十年代在九龍塘原村附近冒起了有濃厚階級色彩的大坑東,「九龍塘」自然可以有潔癖般將原本屬於它的公屋區排除在外,完全脫離了名字原本形容的地貌,總之見到豪宅名校就是九龍塘,怪獸區名就是這樣煉成的。

你可能會覺得,紅磡消失了又有甚麼大不了?舊區重建好呀。但事實上紅磡、九龍城此等內城區(inner city) 是香港市區少數仍提供零落混合住屋的地區,香港的新發展區,要不清一色新貴豪宅,要不一大堆公營房屋,或者東一半西一半壁壘分明,說穿了,就是住屋種類太單一化。往往內城區提供的舊私樓租盤,甚至非正規住屋(如劏房等),就是沒有能力買樓、及/或不符合公營房屋資格的人士掙扎求存的唯一空間 — 往往這個「無殼蝸牛」族群的住屋問題是最嚴峻的。

這時你會想:政府發放公屋給他們不就可以了嗎?那我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這個族群無可能完全消失,相反因為全球經濟不景,在全球都越來越多「無殼蝸牛」(2, 3)。換句話說,儘管有人覺得舊區環境差,其實在一個健全的城市中,內城舊區有持續存在的必要(4)。用自然生態來解釋比較容易明白:不同社區就像不同的生境(habitat)一樣適合不同的動植物生存,如果有某一種生境無限擴張,多個物種將因為無法於新生境存活而面臨絕種,最後拖垮整個生態系統。內城舊區常見的地舖亦提供了各種在地的就業機會(5, 6),某些例子甚至發展出具特色的社區經濟,養活很多人,這是新發展區所缺乏的。

雖然市建局牽頭的重建仕紳化一樣在慢慢蠶食舊區,但港鐵站名及怪獸區名帶來的收樓重建是摧毀性的、重構性的,改個名就能改頭換面,是一種將「無殼蝸牛」趕盡殺絕的空間侵略。

最後會怎樣呢?具體來說,九龍五個怪獸區名會不斷吞併其他區名向外延伸,直至除某些公屋區作緩衝外,其他的區名都會消失。從九龍塘的經驗中可以推論,如果放一個「夠辣」的名字到紅磡以北,可以有效阻止「何文田」進一步擴張。

地名是無形文化遺產
地名是一個城市重要的無形文化遺產,如果整個城市都變成豪宅區,文化底蘊便會變得空虛。香港人之所以與英國仍然有很強的連結,原因之一是因為很多每天叫的地名都仍然有英殖色彩。因為地名是一種好好的潛移默化,所以以前某些(共產)國家會改地名歌頌某些人。更讓我擔心的就是,當若干年後區區都是怪獸豪宅區名,都失去市場競爭力的時候,恐怕就會有人創作全新的區名投機取巧,賣更多的豪宅。而這些新名字的質素更是無人能夠保證。

以上說的聽來很誇張很恐怖,但正正於我們的社區中一點一滴地在發生。既然一個港鐵站名有如此嚇人的破壞力,港鐵公司怎能用一個零透明度的過程去選擇站名?為何地鐵作為一間企業,能夠凌駕於政府以上有社區重構的權力?這已經遠超歷不歷史或是好不好聽的問題。

假若大家亂寫地址亂到一個點,政府要頒佈新地名就名正言順了。如果地產商建制對地名有這麼大影響力,城市只剩下豪宅區名,我們要擺脫買豪宅的思維、改善生活,相信亦難上加難──實際上控制地名也是控制樓價的一種軟性手段。操縱地名就是對意識形態的操縱︰地名怎樣變,人民的意識型態就會向哪面走,選擇,就在大家手中。

http://www.heraldsun.com.au/news/opinion/divide-forming-over-housing-market-haves-and-have-nots/story-fni0ffsx-1226735025871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property/article/1420525/%E4%BD%95%E6%96%87%E7%94%B0%E5%B1%B1%E7%95%94%E7%B4%AF%E5%94%AE153%E4%BC%99%E5%A5%9724%E5%84%84
http://cityobservatory.org/how-important-is-proximity-to-jobs-for-the-poor/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new-data-shows-a-deeper-polarization-of-haves-and-have-nots-in-housing-2016-05-27
http://propertyupdate.com.au/inner-cities-not-suburbs-generating-employment-productivity/

--

--

保衞香港名字 Protecting Hong Kong Names

你知唔知自己其實住邊區? 強烈要求統一香港地理分區! 一齊嚟保護香港人文地理景色啦! A critical toponymy page aimed at preserving and revitalizing Hong Kong toponymy. @protecthknames #香港地名危機